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让更多人参与到传承中来雷山县用新标准保护传承手工制茶技艺

    信息发布者:mrtpytp
    2020-04-19 21:57:27   转载
    一颗圆圆滚滚的雷山银球茶跳入杯中,随着热气腾腾的山泉水上下翻滚,温降茶静。再过几秒,它如同一朵清新脱俗的菊花在杯中慢慢绽放。房间顿里时充盈着清新的茶香,黄绿明亮的汤色、匀整翠绿的叶底勾引着茶人忍不住抿一口:“好茶”!


    “汤色明亮,滋味醇厚”是国家著名茶叶专家沈培和老师对雷山银球茶的评价。
    雷山银球茶的珍贵,不仅因为采用一流的茶青原料,其制作工艺的独特更是极度难以模仿。如今,雷山银球茶纯手工制作技艺正濒临失传。
    来之不易的雷山银球茶
    1971年,时任雷山县丹江区觉散茶场负责人毛克翕在车间炒茶时,突然发现了一些球形颗粒,这些颗粒是由多瓣曲卷的茶叶片抱团组成。最初,这一情况并没有引起毛克翕的注意,他把组成颗粒的茶叶瓣一一分开,然后继续放入干锅内热炒。很快,毛克翕又有了新的发现,经热炒后,本来分开的叶瓣又合在一起了。他突发奇想:何不将计就计,把这些茶叶做成球形的呢?
    在钻研中,毛克翕发现球形茶叶最厉害的技术是在造型上,怎样才能让茶叶成团成型?经过数次实验后,他发现茶叶成球形是由于茶叶内含果胶质,茶叶中的果胶质含量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让茶球紧实饱满。这也意味着,要制成球形茶叶,原料非常严格:必须是产于常年云雾缭绕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、且是海拔1400米以上的“清明茶”新芽,要以条索紧凑、色泽乌润的高级茶青作原料。
    做成茶球,干燥就成了一个大问题。以往的茶叶都是散开烘干,一步即可完成。将数十根茶青搓成18-20毫米圆球后,必须干燥到球心里面去,弄不好就会外干内湿,就易发霉。经过无数次失败后,毛克翕发现四次烘炒技术,这也成了“雷山银球茶”最难以模仿的关键技术。
    “雷山人民传统手工制茶工艺,采用抓、抖、搭、拓、捺、推、扣、甩、磨、压的十大手法,茶不离手,手不离锅,香味正口感好,是茶叶精品中的精品。”在雷山银球茶的制茶工艺中,毛克翕创新了雷山人民传统手工制茶工艺。
    经过长达十年的钻研,1982年,毛克翕终于生产出第一批茶球。受当时中国“乒乓”外交政策的启发,结合代表了雷山人民淳朴厚实的“白银”,他将揉捻成球状的茶叶命名为“雷山银球茶”。
    雷山银球茶供不应求
    “雷山银球茶”的问世在全国引起了轰动。1990年,贵州省委领导到北京开会,带银球茶去北京请邓颖超、王震等品尝,邓颖超同志说:“这个茶(指银球茶)很好,不要只给我一个人喝,要分给政治局其他领导同志喝,大家一起享受。”从此,“雷山银球茶”走出偏远的雷公山,成为国家机关接待用茶。
    翻开雷山银球茶的历史,硕果累累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2015年贵州省春茶斗茶赛上,雷山银球茶一举夺下绿茶类金、银、铜奖三大奖项,再一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。
    “一眼就认出是‘雷山银球茶’,外形、口感的辨识度太高了,确实是好茶!”在今年贵州省秋季斗茶赛上,雷山银球茶再次获得银奖,担任此次大众评审的樊云芳对这只参赛茶样做出很高的评价。
    对“雷山银球茶”评价高的不仅只有评委,在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的雷公山茶叶店内,重庆市游客王先生一口气买下了2斤,“喝过很多茶,第一次见到球形的,味道也很好,买点回去送朋友,这种外形很有特点。”
    “店里最受欢迎的就是680元/斤的特级‘雷山银球茶’,外形独特,游客只要买特产,多少都会带点。”销售员小李每年都要接待40多万人次游客品茗。
    “一直以来‘雷山银球茶’就特别紧俏,今年雷山县生产的70吨‘雷山银球茶’早已销售一空。”雷山县茶叶发展局副局长文毅根据今年年底茶企收到的订单估计,明年“雷山银球茶”的产量将达100吨。
    10年后炒茶技术恐失传
    “‘雷山银球茶’产量小的原因主要还是缺乏茶叶加工人才。”文毅说,目前,雷山县能够独立手工炒制品质一流的“雷山银球茶”的师傅只有10来人,大多数都是60岁左右的老人。
    走进贵州省毛克翕茶叶研究所,54岁的莫应英正在教徒弟杨秋燕泡茶,从1982年开始,前后共有200多人跟她学习制作“雷山银球茶”,现在能够独立制作“雷山银球茶”的人只有30多人。
    “3年青锅,5年辉锅,炒茶可是门从小积累的手艺活。”莫应英说,自己从小就和茶叶打交道了,采茶容易,一天半天就能掌握采摘技术,但要精通茶叶的炒制技术,短则三五年,长则一辈子,还要能吃苦,悟性高。
    “学徒每个月的工资是1700元,产茶旺季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6个小时以上,大多数年轻学徒吃不了苦最终还是出门打工了。”莫应英抠着手掌上黑紫色的老茧,忧心忡忡。
    “老师傅们越来越老,迟早会带着炒茶这门手艺一起退出,新的炒茶师傅技术却跟不上,甚至根本没有新的炒茶师傅。”文毅很担心,照此发展,10年后,“雷山银球茶”手工制作工艺恐将失传。

    政府出台《标准》传承手工制茶工艺
    “不论是手工制茶还是机械制茶,对技术的掌握都需要一定的年限。一个好的炒茶师傅必须经过多年的锻炼和培养,才能炒制出一手好茶。另外,再高的机械炒茶师傅也必须懂手工炒茶技艺,否则,很难把一锅茶叶通过机械炒制好。因此,手工炒茶技艺非常重要。”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专家组组长、国家一级评茶师莫荣桂多年来致力于茶叶加工技术研究。他说:“现在很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手工工艺传承,今后手工工艺传承会越来越重要。”
    在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,雷山县也逐渐意识到了手工传承保护的重要性,不断探索将“雷山银球茶”手工工艺传承下去的有效办法。
    2015年3月15日,在新发布的《贵州茶叶品牌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》中,雷山县通过总结历年来数十位“雷山银球茶”制茶师傅经验,在《新标准》中详细地记述了雷山银球茶的手工制作工艺。
    “只要愿意学,依照《新标准》用心学,做“雷山银球茶”肯定没问题。”文毅说,除了制定《新标准》,雷山县还大力加强加工技术培训,争取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雷山银球茶手工传承中来。
    “明年,‘雷山银球茶’传统手工制作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将正式开展,从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等方面,倡议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保护传承‘雷山银球茶’手工工艺。”文毅说。
    作者:黎娅茹 董佳星 编辑:吴静秋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